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5章 龙场悟道,心之所在(2/2)

这四个字在林末脑海中浮现出来。

这四个字既是王阳明英灵一身能力所在,也是他所悟出的道理。

想要脱离此处,就得想明白,这「心即是理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

林末自身的悟性或许不高,这一点,在他夜读春秋的时候,就已经有了自知之明。

不过,他自己的悟性不高,却不代表所契约到的英灵悟性不高。

要知道林末第二次契约的,乃是以武入道第一人,张三丰英灵,其仅仅凭借内家武学,便迈入了修真者境界,悟性可以说是冠绝当世,就是放在历史长河当中,也是极为出类拔萃的存在。

而林末的张三丰英灵契合度早已圆满,这份妖孽一般的悟性自然也是继承了下来。

“心......理。”

四个字当中,其实只说了两个东西,一个心,一个理。

那么首先,就得明白心是个什么东西。

按照林末自己前世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,心就是心脏,是用来供血的身体器官,跳动着不断为身体各位输送血液。

当然此处的“心”,说的肯定不会是这个东西。

儒家认为心即情欲,若是任情欲放大、自由发展,必定会走向不可预知的方向。

有人认为人天生就是坏的,所以任情欲放大,不好的东西不加拘束,自然就成了恶人。

也有人认为人性本善,来自人性的情欲会催人向善。

不过不管如何,双方都讲究一个克己复礼,也就是适当地用法礼约束情欲,也就是约束人心,才不至于走向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。

按照这种理解,那么「心即是理」就理解为人的情欲乃是道理?

林末心中存疑地摇了摇头,继续去想道家对“心”的解释。

张三丰作为修道之人,更是道家老祖一脉的传人,对此倒是不难悟到。

《管子》八十六篇中《心术》一篇,对“心”做过研究讨论。

简单来说,认为心即是念,念生则心起,念灭则心寂,而这个念,指的就是人的念头,一个念头,便可以掌控人的身体和灵魂。

不过道家经典中却是指出,心既包含了人类的情感欲望,也包含了理性智慧,应自由自在,无为无伪,道法自然。

也就是说,在道家理论中,一者认为心是念头,一者认为心是人类精神的集合体。

张三丰所信奉的,便是后者,毕竟后者是道家老祖《道德经》中的解释,践行此道,便能以人心通天心,达到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。

至于佛家,张三丰年少时本就是一小沙弥,对于佛家经义倒也很有研究,所以承载了张三丰英灵能力的林末,也就自然知晓佛家对心的认识。

《心经》第一句话,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

其中的“自在”,指的便是心。

意味着心不受外界任何事物束缚,超越了执着和欲望,达到的一种超脱自由状态,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作用,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识,眼耳鼻舌身意六识,再加上,末那识,阿赖耶识。

简单点来说,佛家认为,人的心是由身体感官对外界的感受,加上自身心理活动,再加上潜意识,共同构成。

所以至此可以知道:

儒家认为的心,是人的情欲。

道家认为的心,是人类精神的集合体。

佛家认为的心,是自身的所有感受。

(我就瞎写,大家瞎看就行。)

可见儒道释三教,对心的认识各有不同。

那么王阳明所说的心,到底是什么心呢?

林末不由犯起了难。

而且暂且不论这个心到底是哪个心,「理」却是很好理解的,天地万事万物的规则道理,是谓天理。

那无论儒家的情欲,还是佛家的八识,代入“心即是理”之中。

林末都觉得不甚合适。

道家所说的人类精神集合体,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,可是......也不是太恰当。

此刻,纵然林末有着张三丰那妖孽悟性,借鉴儒道释三家,却还是悟不出「心即是理」的“心”,到底是什么心。

......

......

@零点书屋 . www.00tv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零点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