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35章 瞒住(1/2)

第337章 瞒住

世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
圣人接回了杨贵妃,宫中众人皆舒了一口气。另一边,棣王、寿王还未出殡,棺椁同时摆在礼院治丧。

寻常人既没有五十多个子女,也没有无上的权柄,理解不了,但帝王家的喜怒哀乐就是如此。

礼院,哀乐声中,纸钱如雪。

李亨目光看向太乐署的乐手们,没见到薛白,知道他已经被罢官了,也许,长安城下一场葬礼就是薛白的。

“殿下,宣阳坊消息。”李辅国趋步上前,低语道:“圣人亲自把贵妃接回去了。”

“还有呢?”

“并无旁的消息。”

“就这样?”李亨有些诧异,不忘让李辅国先给李琩上一柱香,同时低声问道:“俶儿、倓儿呢?”

“在棣王的灵堂。”

“唤他们来。”

很快,广平王李俶、建宁王李倓便联袂而来,兄弟俩都是身材高大,英姿勃发,引得周围的官员们纷纷侧目,暗忖有这两个皇孙在,圣人再不喜欢太子,也不至于易储。

“来,给你们十八叔戴孝。”李亨招过李俶,低声问道:“你让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了?”

他虽安排儿子去办了此事,但他久困于深宫,还不了解详情。

“是,王忠嗣确实答应了。”李俶道。

“我未看到结果。”李亨转向李倓,问道:“如何回事?”

李倓从小就喜欢军武之事、常向王忠嗣请教,两人交情甚深。因此,李亨认为该是李倓去劝说了王忠嗣。

然而,李倓没有回答,依旧是李俶答道:“王忠嗣去找了冯神威,但似乎被高力士拦下来了,圣人还不知王忠嗣为薛白求过情。”

“是吗?高力士在保薛白?为何?”李亨不由心道,才除掉一个寿王,庆王只怕也要争储了。

李倓却是欲言又止。

此时灵堂外来了一众年轻官员,其中有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儿子张镒,李亨遂使了一个眼神,让两个儿子过去结交。

……

是日,离开礼院时,李倓忽然感慨道:“怪了,今日两次听到薛白的名字。”

他说的一次是李亨问话,第二次是方才张镒提到,薛白帮助朔方军筹措了军粮。

李俶道:“有何好稀奇的?薛白常有惊人之举,我曾一日听过他名字数十次。”

“阿兄知道我想说的不是这个。”李倓道,“薛白助朔方军筹措军粮,为平定南诏之战出力甚多,阿爷与阿兄何必要害他?”

“不是我要害他。”李俶道:“是他不肯与东宫和解。”

李倓道:“为何一定要他投靠阿爷?为臣子,只要能为社稷尽力就够了。”

“三郎你没懂我的意思。”李俶郑重了几分,道:“我曾极力消弥他与东宫的仇怨,但他拒绝了我的好意。伱试想,一个人敢坚决与储君为敌,能是什么忠良之辈?”

“阿兄所谓的‘极力消弥仇怨’不是让他娶郡主吗?”李倓问道,“他有自己的意愿,便不是忠良了?”

李俶道:“否则如何?我放低姿态,他也得要有所妥协,这是党争,不是交友,不能一味地讨好他,明白吗?”

李倓道:“反而阿兄没明白我的意思,阿爷往后要治天下,而非始终困于这党争,包容天下人,才能治理天下事。”

闻言,李俶皱了皱眉,瞥了这个兄弟一眼。

李倓并未察觉,继续说着他的想法。

“我并非为薛白说情,或要拉拢他。我只是觉得,阿爷为储君,该在意的是何事对国政有利,而非对皇位有利……盯着看谁是敌人,敌人只会越来越多。”

“你错了。”李俶低声提醒道:“这话千万不可让阿爷听到,会认为你心怀不满。还有,你难道不知阿爷的处境有多艰难?”

他认为李倓太过于天真了,不适合参与这些朝政。但,东宫眼下处境艰难,真的需要李倓也尽一份力。

因此,李俶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,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。

兄弟俩在百孙院街口别过。

李倓回了家中,自捧着书卷看了一会,忽然走了神。

“三郎在想什么?”小蛾子端着茶盏过来,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。

“在想要不要救一个人。”李倓道。

“那为何不救?”

李倓心中叹道,因为阿爷、阿兄要害薛白,自己确实不便出手相助。

但有件事他今日没说——王忠嗣为薛白求情一事,高力士只怕是瞒不住……

~~

内侍省。

冯神威亲自给高力士端了盆热水泡脚,蹲在地上脱着靴,道:“近来阿爷也太辛劳了,如今终于将贵妃迎回宫了,也可轻省些。”

“圣人可还没说诸事就此了结呢。”高力士闭着眼,这般应道。

说没了结,其实也只有薛白的处置还未定下,终究是其人的威胁远远不如李琰、李琩,圣人没过问,又有高力士包庇,这才成了漏网之鱼。

冯神威想了想,问道:“阿爷是说,薛郎还得关在京兆府?”

“留心着点圣人的意思,莫让袁思艺进了谗言。”

“喏。”

冯神威侍候着高力士歇下,正要离开,忽看到了案上的瓷镇纸,想起一桩差事。

再细下一看,高力士已睡熟,屋中也无旁人,他轻手轻脚走到床边,俯身下去,从床下拿出一个匣子,打开来,果然见到了一方盘螭铜镇纸。

冯神威有些不解,将匣子放好,默默离开了。

他转回自己在宫中的歇脚之处,立即便有小宦官赶过来,禀道:“百孙院的家令来了,想见高将军。”

“阿爷才歇下,若非要紧之事,让他过来与我说吧。”冯神威打了个哈欠,漫不经心地应道。

他在诸宦官之中属于不太进取的一个,反正官职已经不低了,进项又多。

很快,那百孙院的家令进来,道:“见过冯将军,奴婢今日来是想禀报一下棣王、寿王丧礼的进程。”

“说吧。”

冯神威将周围人都支出去。

那家令于是说了一会,末了,道:“还有一件事,建宁王想感谢将军没把那个小宫娥送到别处去。”

“小事一桩罢了。”冯神威道。

他与建宁王李倓的关系不错,因李倓的生母以前也是宫人,曾帮过他。这几年,李倓渐渐长大成人,不仅才干人品让他很喜欢,而且为人处事也很周到,彼此有颇深的情份在。

“建宁王说,六月初三将军若要回渭水祭祖,他想出城送送将军。”

“不敢劳烦建宁王,难为建宁王还记得老奴这点私事,足矣。”冯神威脸上显出了笑意,问道:“可还有旁的事?”

“倒也有,但不勉强,建宁王与薛白年纪相仿,想与之交个朋友,但不知是否不妥,让奴婢来问问将军的意思。”

冯神威这才打起精神来,手摸着下巴想了想,想到了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一事。

此事他还未与圣人说,因为圣人还没问。

圣人有时会绕过高将军问他一些事情,他从来都是据实禀报的。

这里面还有一段隐情,冯神威小时候受过另一个大宦官杨思勖的恩惠。杨思勖比高力士资历更深、功劳更大,他参与了唐元政变,先后平定了安南、岭南之乱,一生沙场征战,立下赫赫战功,乃宦官中武功最盛者。

开元中,杨思勖便暗中让冯神威拜在高力士膝下为养子,也没有太多别的吩咐,只说“等我走了,圣人问你什么,你便答什么”,到了开元二十八年,八十七岁的杨思勖病逝,冯神威一直记着他的嘱咐。

好在,高力士也少有瞒着圣人的事情,偶有疏忽也都无关紧要,冯神威每次秘报圣人都不觉得为难。

这次高力士想保薛白,算是有些私心,不过薛白毕竟只是个七品小官,问题不算大……

“将军?”

冯神威回过神来,道:“我知道建宁王想的是哪件事,交友不急在一时,可再等几天看看。”

也许是因为李倓猜到了冯神威的问答,那家令又问道:“那若是建宁王想要施恩于薛白呢?”

冯神威无非是等着看圣人对薛白有个处置,若一定要他判断,薛白应该是无妨的。

目前看来,又不是真犯了什么大事……

~~

李隆基到了杨玉环宫中,隐隐听到了她在唱歌。

“那一年的雪花飘落,梅花开枝头。”

这曲调古怪的歌,李隆基其实已听吴怀实哼过几句,也琢磨了许久,已琢磨透了它的曲调与唱法。

虽然他并不太喜欢这首歌,但为彰天子气度,还是走到了五弦琴前,伸手拨弄起来。

他极擅音律,哪怕只听过几句,也能配合着杨玉环的歌声,弹出相和的曲。

“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,为你歌舞……”

唱到此处,杨玉环忽停了,挽着彩练迎了出来,笑问道:“三郎如何会弹这新曲?”

李隆基收手,整理着袖子,淡淡一笑,道:“并非多雅致的曲,何难啊?”

“因薛白与念奴只写了词曲,初见雏形,若能得圣人亲自改一改,才能称得上好。”

前阵子,李隆基听了吴怀实的告状,心情十分阴郁。当时他才意识到,薛白样样都比他年轻时候要出色一些,连在薛白最差劲的音律,也能随手就写出这样的曲词来。

好在,高力士说的对,薛白出身卑贱,李隆基的嫉妒感就消了一部分。这就好比一个男人往往不容易嫉妒他的女人所拥有的美貌,更恰当的比喻应该是一个主人不容易嫉妒一个物件很好用。贱奴其实不是人,只是一个物件。

此时再听杨玉环一说,他再次确定了,薛白在音律上还是远远不及他的。

但心里还有一根刺没有拔掉……

“薛白这词曲,朕却是不太懂啊。”

“妾身知三郎在说什么。”杨玉环忽冷哼了一声,竟是毫不忌讳直说,道:“怕不是有人在三郎面前说些风言风雨。”

“朕自是不信的,已处死了吴怀实。”

“虽说是义弟,我视薛白为亲兄弟,可对天起誓。”

杨玉环问心无愧,坦坦荡荡,李隆基自是看得明白,终于摆手朗笑道:“那些荒谬之言,朕从未信过。”

“真的?”

“千真万确,方才太真只唱了半首。”李隆基拈弦道:“再唱,此曲,朕还未听全过呢。”

杨玉环再次起舞,却是从头再唱了一遍。

这次,李隆基弹曲也是愈发熟练,终于能体会到这曲调的独特之处。

待到唱到后半段,却听杨玉环唱腔一变,陡然转成悲婉的戏腔。

“菊花台倒影明月,谁知吾爱心中寒。”

这一转调,出乎李隆基的意外,他稍有些措手不及,但因这歌曲已十分成熟,他闭上眼,不去深思,竟是仅凭感受便将后面的曲调弹了出来。

一瞬间,他已沉醉于音乐带来的酣畅淋漓之中。

接着,杨玉环一边给他斟了杯酒,一边唱了最后一句。

“醉在君王怀,梦回大唐爱。”

~~

京兆府。

一个宦官趋步赶到薛白面前,展露出了灿烂的笑脸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零点书屋 . www.00tv.org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零点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